为助力2025级新生融入学院,明确专业方向及发展路径,8月28日上午,国际关系学院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隆重举办新生见面会。此次见面会由新生辅导员王鑫担任主持,院长时万青、副院长董政等学院领导及教师代表悉数出席,与新生共同探讨大学成长规划,携手开启逐梦新篇章。
在见面会上,院长时万青对新生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寄语同学们:“大学是人生真正的知识积累与自主成长的起点。”她强调,大学学习需要告别被动,以“自主学习”为核心。面对专业课程量大、教师指导模式转变的特点,同学们应主动规划、积极探索。同时,她提醒大家,大学是“社会预备期”,需尽早明确职业目标,从大一开始储备知识、提升能力,“用四年的努力,为未来的竞争积蓄底气”。在学院这片沃土上深耕,不负青春韶华。
副院长董政详细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布局和培养特色。学院以“涉外性”为核心特色,在法学门类下设有国际经贸规则、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旨在助力学生顺利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法学考研”等关键发展路径;在政治学门类下,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则专注于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和外事外交人才。
他特别强调了学院“大后期专业”的显著特点——学科壁垒高、就业天花板高。尽管入门存在一定挑战,但学院已成功搭建了“涉外律师学院”“国际组织研究院”等优质平台,为法科生提供了省内顶尖的涉外实践资源,并为国际事务专业的学生疏通了与国际组织交流的渠道,有效助力同学们突破成长瓶颈。
院长助理代欣,担任实验班班主任,介绍了其负责的教学、实践及国际交流工作。她强调实践对专业学习的至关重要性,指出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实习基地和参与专业赛事的机会,并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升实践和涉外能力。代老师寄语学生,要重视大学起点,合理规划未来,从而收获成长。
涉外法治教研室主任贾路路老师分享了其从普通本科到海外交流的成长历程,并强调“专业+外语”是学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他鼓励大家“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凭借独特能力迎接未来”。
国际事务教研室周忆丽老师:结合其多元经历,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拓宽国际视野。她分享了学习英语的经验,并提及将在英语学院及国际组织实验班授课。周老师鼓励学生们学好英语,期待与大家在未来的相遇,并传递“外语+专业,出路多一条”的理念。
国际事务教研室闵锐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与新生共情,分享了在韩国外国语大学本科及硕士阶段的学习感受。他强调国际关系学院的专业优势,尽管个人经历相对“单一”,但仍愿以自身为桥梁,传递多样化的学习与交流视角,鼓励新生多元探索,共同成长。
学工办主任孙明月老师指出,从“学工陪伴者”的视角来看,她提醒新生们应认识到“大学是社会预备役”,并强调辅导员的角色是“成长导师而非保姆”。她呼吁同学们要合理规划日常生活,尽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班级工作,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并以“责任与担当”为基石,书写出精彩的大学生活答卷。
新生代表陈佳慧同学登台发言,表达了对大学生活的深切期待与热切憧憬。她号召大家“适应节奏、积极参与实践、融入集体、保持开放心态”,以“读懂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崇高使命,从课堂学习和交流讨论入手,将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紧密融合,“在国际关系学院这片热土上,书写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春篇章”。
随着合影环节的温馨定格,本次新生见面会圆满落幕。这是一场以“传承与启航”为主题的对话,学院领导与教师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与发展路径,更寄予了新生“自主成长、胸怀天下”的深切期许。
未来,国际关系学院2025级新生将以此为起点,在“涉外法治”与“国际事务”的赛道上,以知识为舟、实践为桨,朝着“专业扎实、视野开阔、情怀深厚”的目标乘风破浪,书写属于自己与时代的青春篇章!!
